《鱿鱼游戏》一上线就引起全球追剧潮,短短半个月拿下亚洲、欧洲、北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Netflix剧集热度榜首。除了人人都来一句“你看了《鱿鱼游戏》吗?”,看完的评价似乎也出现两级化,有的人觉得游戏不够刺激,男主角伪善、营造得圣母情节太刻意;有些人认为这部剧,可不局限在生存游戏就要斗智斗勇,血腥暴力的这类“爽爆了”情节中,它的主轴是在探讨人性、韩国社会阶层的课题。无论你看完对这部剧有什么评价,无可否认的是,没看过像《鱿鱼游戏》一样火到全世界都在讨论的韩国网剧,连Netflix CEO Ted Sarandos都表示「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史上最成功的剧集」。





点击上图播放预告片



《鱿鱼游戏》的成功绝大部分在于讲好故事





那故事到底是什么?



著作《故事营销圣经》的作者Robert McKee在书里写道,故事不算是叙事、不是一段人生旅程、不是大事纪。「人类史上所有故事的核心事件,可以只用一句话来表达:冲突改变生活。」因此,故事的最佳定义是:「由冲突产生、变动逐渐加大的一连串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发有意义的改变」。


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会像《鱿鱼游戏》一样开头让你摸不着头绪,随着人物遭遇展开,猜谜一样引起你的兴趣,把自己代入剧情去揣测接下来的剧情,而最精彩的故事往往是你意料之外的部分。


曾给Nike、HP、Microsoft等企业授课的Robert McKee,也指导过Pixar创办人John Lasseter和魔戒导演Peter Jackson等在内创造数十亿票房说故事的技巧。他的一套说故事方法不止用在影视圈,也很值得用在行销上面。 每一个故事都有如同建筑一般的核心结构,让设计好的故事情节顺利展开。故事的主要维度是时间,Robert McKee将故事的铺陈拆解成8个阶段,本文会用《鱿鱼游戏》为例子,来做学习它怎么说好故事。






第一阶段:了解目标受众,找出能感染情绪的元素





在行销方面,发想故事前要确定好受众是谁,确定作品题材最后会对受众带来什么影响,比如想法或情感的变化。



《鱿鱼游戏》的故事是导演2008年准备的电影没能拍成欠了不少债时期的作品,他经常去漫画店打发时间,并开始对死亡题材思考:

「如果我身处这一状况的话会如何行动呢? 」

于是 他以此创作了剧本。


《鱿鱼游戏》的重点在於展现人性和心理而不是复杂的游戏,小孩子游戏规则容易好记,观众能更关注人物本身。 有在关注韩国影视圈发展,应该也会发现近年悬疑题材、把人性和心理更剥开展现的出来的剧集越来越多,《鱿鱼游戏》跟去年夺下奥斯卡多项奖项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有些相似的地方,就是在探讨人性方面,可以说是赤裸裸也讽刺的展现;小孩子游戏的单纯对比成年人的贪婪。这让观众满足了探究人性的好奇心,刺激反转的剧情激起他们继续看下去。





456个身负几十亿韩元债务或是无处可去孑然一身的边缘人,被卷入一场孤岛上的生死游戏:玩六场小孩子玩的游戏,包括一二三木头人、挖桠糖、弹珠、拔河、过桥、鱿鱼游戏,最终生存下来的唯一胜者,就能获得456亿韩元的巨额奖金。




第二阶段:非典型的主角设定





在故事刚开始时,点出主角的核心价值。



《鱿鱼游戏》男主角不是传统意义上三观很正,力争上游的人物,成奇勋是个典型的失败者,失业失婚靠母亲养活的“啃老族”,还拿母亲让他给自己女儿庆祝生日的钱去赌马。这就算了,还欠一屁股债落得被迫同意卖器官下场。但他并不坏心肠,匆忙躲讨债人时不小心撞倒人,会停下来拾起对方的饮料道歉。








第三阶段:突发事件,让故事里的生活失去平衡





第三阶段中,核心人物的生活会出现事件开始失衡,为整个故事揭开序幕。
剧情紧接着在正面与负面情绪之间的来回徘徊,让观众也觉得出乎意料。




就在成奇勋最无助的时候得到最后搏一把的机会,成为456号玩家参加大型生存游戏,按一人一亿算,游戏胜利者可以带走456亿奖金。却没想到第一场游戏“一二三木头人”直接死了一半人。这时候从只是玩一场游戏成为胜利者拿走钱的激励事件,全面冲击他的对胜利的价值观感受,即失败者只能死亡,从正面迅速转成负面作用,这很冲击他的道德和本身的观念,包括生存的其他玩家。


结束第一场游戏后,原以为大家都会为了保命而选择齐全。但编剧反转般地点出人们在绝望中感性且异于常人的决定。投票过程,游戏玩家们以半票的分数僵持不下,就在观众们都以为001玩家会选择继续游戏时(不然就没戏看啦),001玩家意外地投出了弃权的票。再次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 到底游戏要如何重启呢?]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核心人物备受压力。






第四阶段:想方法让故事里的核心人物重回平稳生活





放大核心人物未被满足的欲望,从而把原本负面的事件变成了“唯一的希望”



但是成奇勋回到现实后并没有更好过,各个玩家如脱北者”姜晓、卧底刑警黄俊昊、从精英阶层“堕落”的尚佑、非法外籍劳工“阿里·阿卜杜勒”、赌输组织资金的黑帮分子“张德秀”、老年流浪汉“吴一男”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生活失衡的危机。


故事里的核心人物察觉到事件让自己的生活失衡,就会设法让生活重新恢复平稳。 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欲望对象object of desire」以便达成这个目标,意思是要让生活重新恢复平衡必须取得的东西。


早早都掌握他们踪影的主办单位在他们最困难时候再一次发名片,这456亿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存希望,比起活着等死,倒不如再捉住最后一次机会,心甘情愿用生命去博一次胜利。





”即使不死,也是活在地狱“ —— 韩美女






第五阶段:刻画美好的希望 让核心人物采取行动





放大幸存者的侥幸心理 让核心人物坚信自己的能力或体力能够战胜万难,朝向欲望对象迈进,同时带动故事的轴线




在《鱿鱼游戏》里,主角们自发性的开始大家开始一起抱团组队争取玩游戏优势,这时候核心人物还有赢了获许还能一起分享456亿的想法


但游戏从没说清楚 到底怎么样才算胜利。





流氓反派率先开始组织团队






第六阶段:在核心人物采取行动后,提出违反期望的剧情,加重观众的情绪波动





加重游戏筹码 改变核心人物原先的期望值 -- 让原本希望满满的游戏 变得不如预期理想




剧情从第一个游戏开始就核心人物的期望破灭,采取的行动不但没有得到正面回应,还会让他发现本身要对抗的势力远远超过预期。


结束第二个游戏之后,《鱿鱼游戏》突然增加了特别游戏环节——让玩家自相残杀。每条性命值1亿韩元,越多人提前死去,胜者就能减少竞争率,玩家死后系统会自动掉钞票进小猪扑满,间接鼓励着他们彼此厮杀。这让主角意识到不止对抗外在势力(主办单位),还需要对抗内在威胁(玩家),因此不能只是单单的玩游戏过关这么简单。


这让核心人物的期望破灭,让他发现本身要对抗的势力远远超过预期。让核心人物和观众主观认为会发生的事,跟实际发生的事之间出现落差,提升观众的关注度。





为了更多的奖金 游戏玩家开始互相残杀






第七阶段:危机中的选择





由于前期的回应违反预期,主角会陷入更大的危机。 这时他要采取第二个行动,通常这个行动会比第一个更艰难、风险更大,但他还是希望这个行动能引发正面回应,如愿以偿。



成奇勋在后面游戏中的每一次都需要面临生存危机的选择。拔河游戏(老人女人团队)、弹珠(骗老人队友)、玻璃桥(选号码的运气),最终来到三人的生存战。当然他难免是带有主角光环的角色,所以得到好运和其他人的帮助安然过关。


间中,弹珠游戏更是体现了生存与人性之间的拉扯战。所有看似不合理的选择,却又是那么地写实、真实。





在危机中 利欲当前 是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战友 还是需要帮助的战友各种两难提升了剧情的紧张感






第八阶段:高潮中进入结局





核心人物的第二个行动会让他获得欲望对象(即456亿奖金)、生活恢复平衡,因此故事就在此高潮处收场。



最后鱿鱼游戏中,为了保住多年好友生命选择放弃游戏。这时候成奇勋的顺位是活着第一,但却朋友却出乎意料地选择自杀使得游戏终于落幕,他如愿以偿获得456亿。随着老人队友揭晓自己是幕后大boss,铺垫成奇勋复仇,最后在即将迎来第2次游戏时候打住第一季收场。





成奇勋在最终游戏选择了观众万万没有想到的结局 —— 弃权。就在大家惋惜着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剧情快速转至朋友的自杀,让主角重获奖金。






全剧总结:反日常化、虚拟空间创造话题性





爆款剧情即是承载一个故事的高潮迭起、起承转合。



《鱿鱼游戏》的故事性和视觉冲击力极高。所有工作人员头戴面具身穿制服,刻意布置出童趣氛围却残忍至极的场景;头戴动物面具的神秘VIP在观众席漠然观看;这些“反日常化”的观赏体验,以及这世界不存在的虚拟游戏空间,足以给这部剧集创造在社交媒体二次宣传的谈资。


让这部剧的体验感从只是看戏衍生出与周围人讨论的话题参与感,比如符号和游戏的恶搞、剧情细节与伏笔的讨论、对人物的看法等等。故事的发展更是毫不避讳地揭露人性善恶以及资本主义的社会的残酷。极大话题性也成功让没看过《鱿鱼游戏》的人至少也听过。





争个你死我活的生死战,竟然只是资本系统下的”一场余兴节目“








By Vigi Lim

鱿鱼游戏的那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呢?欢迎分享贴文让更多人一起讨论!